2019和平號觀察紀錄:南北韓非軍事區有遊樂園和生態園區,氣氛沒有想像中肅殺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這次在非武裝地帶的行程僅給我非常薄弱的軍事緊張氣息,原本以為是劍拔弩張的南北對峙氛圍,這樣的想法卻在參觀DMZ的景點中不斷地被削弱著。

文:洪浩瑋

如果提到南北韓交界你會聯想到什麼?板門店?北緯38度線?還是戰爭一觸即發的軍事地帶?

跟著和平號的航行腳步,我有幸來到位於首爾北方的非武裝地帶(DMZ,Demilitarizedzone),它是位於北緯38度線左右的一個約長250公里,寬4公里的地帶,由北韓和韓國各掌握上方及下方的長250公里和寬2公里組合而成的緩衝帶,這個地帶禁止任何武裝行動,且兩側處於敵對的狀態,雙方隨時有軍人在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非武裝地帶並非完全作為軍事的用途,這個地帶其實也有居民居住於此,而由於居住在高危險區域,他們享有比其他公民更多的權利,例如:家庭不須繳稅和男性不必當兵等等,想要居住在此的條件其實相當嚴格,其中一種條件是透過婚姻的需要而遷居於此地帶,否則一般公民是無法自由遷居到非武裝地帶並且享受上述的權利。

此次的行程我們造訪了DMZ的三個景點,分別是第三地道、都羅瞭望台以及都羅山車站,以下分別就三個景點的觀察做介紹。

第三地道

韓戰結束後,北韓政府為了打算持續侵略韓國而挖掘四個通往韓國的地道,這些地道的原來目的地都是韓國總統府(青瓦臺),可以輸送大量兵力或是軍武到前線以襲擊韓國,第三地道是由於此地道是第三個被發現的而命名。

實際進入地道前,必須先觀賞由韓國所製作的影片,內容是關於南北韓分裂的始末和分裂期間所經歷的大小戰爭,然而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一結束,立刻轉場到「推廣DMZ是擁有物種多樣性的生態園區,動植物在這個地帶適得其所並得以繁衍生存」,並且以這樣行銷生態園區的口吻和拍攝模式結束對於第三地道的介紹,這種結尾著實讓我無法理解,這樣一個理應是充滿肅殺氣息的場域,竟然以推廣DMZ的生態多樣性作結。

進入地道後,兩旁的牆壁上呈現黝黑,卻可以用手指輕輕擦出這個黑色物質,北韓政府當時謊稱這條地道是為了挖礦而建造的荒唐言論,牆上的黑色物質其實是為了混淆視聽而噴灑上去的碳。越通往地道深處,走道的高度逐漸變矮,最後必須以彎腰的方式到達建造此地道的最終點(實際上尚未到達青瓦台)。我相當懷疑這樣必須彎腰步行前往的路途的實用性,假如地道真的完成建造並且通往青瓦台,北韓士兵或許步行到達目的地後體力和士氣已經損失大半,更遑論襲擊韓國。

第三地道入口|Photo Credit: Josh Berglund@Wiki CC BY 2.0

都羅瞭望台

前往都羅瞭望台的路途上佇立了一座高聳的十字架,目的是為了挑釁北韓政府和人民,韓國擁有宗教自由、他們能夠相信任何他們相信的神;而北韓禁止宗教自由,只能夠倚靠政府成為他們的信仰和依靠。

到達觀景台後可以很明顯的分辨出韓國和北韓的國界位置:韓國的領土有茂密的樹林,而北韓的領土則僅有平坦的草地。其原因有兩個,一是非武裝地帶位於約北緯38度線,冬天的嚴寒氣候迫使北韓必須砍伐領土內的樹木,並且燃燒木材以保暖;二是茂密的樹林容易成為想要脫逃的北韓人民的隱身藏匿處,如果邊界沒有樹木阻擋視野,脫逃者就能夠提早被站崗的士兵發現並且擊斃。

南北韓樹林差異|Photo Credit:洪浩瑋提供

都羅山車站

都羅山車站內有標示通往北韓平壤方向的指標,卻從未發出任何一班通往平壤的火車,這裡也標示了如果南北韓有朝一日真的統一,從都羅山車站發出的火車將可以跨越北韓、俄羅斯和中國,到達東南亞地區的越南、甚至是歐洲地區的西班牙。

有趣的是,都羅山車站內有一條路線叫做京義線(Gyeongui Railroad Line)的火車,如果仔細看圖中右方的字可以發現一些端倪,這裡叫做京義鐵路轉運辦公室(Gyeongui Railway Transit Office),文字上使用「轉運辦公室」卻不是使用「鐵路辦公室」,因為這個火車站是位於韓國並且也是韓國建造的,他們認為南北韓是一個大韓民國、是一個國家,而「轉運」這個字必須是位於同一個地區、同一個國家才符合轉運的意義,因此使用這個字命名此辦公室。

Photo Credit:洪浩瑋提供

這次在非武裝地帶的行程僅給我非常薄弱的軍事緊張氣息,原本以為是劍拔弩張的南北對峙氛圍,這樣的想法卻在參觀DMZ的景點中不斷地被削弱著:第三地道的的介紹影片提及這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和物種聚集的生態園區、人潮洶湧的遊客在地道前的大廳喧鬧嘈雜,好像前方迎接觀光客的是排隊美食而不是軍事遺跡;都羅瞭望台外竟然有提供給小朋友遊玩的盪鞦韆和搖搖木馬,讓我頓時有一種是否置身於社區公園的奇怪感覺;非武裝地帶周圍竟然有紀念品店,店家也賣起DMZ系列的服飾、包包和配件以及觀光景點才會出現的霜淇淋。最讓我震驚的是,導遊提到DMZ周圍有一座兒童遊樂場,是打造給親子週末旅遊的去處,這些景象都讓我對於軍事區域的戒備森嚴之感瞬間消散全無,也不斷提醒自己是在南北韓對峙的軍事區域內,而不是位於首爾的觀光地區。

這次在非武裝地帶的行程僅給我非常薄弱的軍事緊張氣息,原本以為是劍拔弩張的南北對峙氛圍,這樣的想法卻在參觀DMZ的景點中不斷地被削弱著:第三地道的的介紹影片提及這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和物種聚集的生態園區、人潮洶湧的遊客在地道前的大廳喧鬧嘈雜,好像前方迎接觀光客的是排隊美食而不是軍事遺跡;都羅瞭望台外竟然有提供給小朋友遊玩的盪鞦韆和搖搖木馬,讓我頓時有一種是否置身於社區公園的奇怪感覺;非武裝地帶周圍竟然有紀念品店,店家也賣起DMZ系列的服飾、包包和配件以及觀光景點才會出現的霜淇淋。最讓我震驚的是,導遊提到DMZ周圍有一座兒童遊樂場,是打造給親子週末旅遊的去處,這些景象都讓我對於軍事區域的戒備森嚴之感瞬間消散全無,也不斷提醒自己是在南北韓對峙的軍事區域內,而不是位於首爾的觀光地區。

然而我無法確定這樣的經營模式和行銷手法,對於需要軍事戒備森嚴和嚴肅氣息的非武裝地帶的影響是否為正面的,但是對我而言,南北韓非武裝地帶的嚴肅感和神祕感,確實因為上述提及的觀光氛圍和行銷方式降低了不少。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