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六位國際行動者,今秋齊聚台灣

衝突中怎麼實踐「和平」?
六位國際行動者,今秋齊聚台灣

加薩走廊、烏克蘭、伊朗的戰火停不下來,而同時水資源爭奪、科技競爭、經濟角力又隨時可能爆發衝突,台海更是全球憂慮的前線。和平,只是浪漫幻想,還是一個具體的、可以規劃、值得努力實踐的選擇?

世局緊張的2025年,正逢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成立20週年,「永續與和平」是新世代的燃眉課題。基金會舉辦一整年系列活動;六月的《和平影展》把烏克蘭的戰場實景、巴勒斯坦的生存困境、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歸屬等等議題,透過震撼的影像力量與大眾共同反思。

基金會同時甄選了二十位青年擔任「和平行動大使」,他們用長達半年的時間系統學習國際間極為重視的「和平學」——衝突怎麼發生?和解如何促成?協商如何進行?從國際折衝到職場應對,年輕人深入認識衝突與和平之間的競合關係。

九月是和平計畫的高峰——「國際和平行動者」 Taiwan Peace Fellows 來台。三月甄選消息一出,前來競爭申請者跨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地,經過評選,最後六位脫穎而出,分別來自以色列、法國、日本、約旦、委內瑞拉與中國。六位和平行動者展開為期三週的駐訪交流與公共對話,將他們各自在各種衝突區所做的和平實踐與台灣在地社群分享。

這六位行動者都來自民間——有人為烏克蘭戰火中的孩童設計心理重建方案,有人深入以巴對話前線,有人協調中東沙漠國家的水資源共享,也有人透過紀實劇場喚醒被壓抑的歷史創傷與跨代記憶。

他們的行動提醒我們——和平,不是浪漫幻想,不是空洞口號。和平,是一項必須學習、可以實踐的具體行動。

國際和平行動者 (Taiwan Peace Fellows)

1. Benjamin Abtan

法國|歐洲基層反種族主義運動(EGAM)會長

來自法國的政策專家與和平倡議者。他的生命經驗深受家族流離背景啟發——作為摩洛哥南部柏柏爾猶太社群的一員,家人曾因宗教與族群衝突被迫離散。這段歷史讓他自少年起便意識到尊嚴與關懷的重要,早早投身公民社會,致力於保護弱勢、推動正義。

此後,他將職涯聚焦於教育、行動與公共政策,長年耕耘和平與人權議題。Benjamin 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顧問、法國外交部與司法部的政策顧問,也曾經為世界銀行與多個國際基金會提供策略建議。

他同時發起援助烏克蘭戰爭受創兒童的創新計畫,並長年奔走於盧安達、北伊拉克及以巴衝突區等地,實踐「從在地出發,連結全球」的和平理念。

2. Kefei Cao 曹克非

瑞士、中國|柏林 Nomadic Minutes 表藝團藝術總監

活躍於中歐的劇場導演與劇作家,長期以表演藝術作為促進和平與理解的實踐場域。她的創作關注歷史創傷、遷徙經驗與個體記憶,透過紀實劇場、多媒體裝置與公共空間創作,引發對社會變遷、性別處境與跨文化對話的深層反思。她相信,藝術不僅能療癒創傷,更能在人與人之間搭建理解與共感的橋樑。

自1998年起,曹克非於中國與德語國家持續創作。她是北京女性藝術團體「LadyBird」共同創辦人,關注社會議題與公共場域。2023年,她與其他藝術家共同成立柏林創作組合「Nomadic Minutes」,首部作品《對媽媽,我想……》已於柏林與上海劇場首演。

目前,她與德國海德堡大學及海德堡劇院合作推動戲劇計畫,透過挖掘中國內戰中被忽略的歷史敘事,聚焦台海兩岸的個人經歷與集體創傷,促進不同世代、不同地域之間的理解與對話。

3. Aseel Al-Mkhaimer

約旦|藍色和平 Blue Peace 中東區協調辦公室主任

面對氣候變遷引發的水資源衝突,Aseel長期在中東這一全球水資源最匱乏的地區,推動跨國水治理合作,促進區域對話與政策協調。她擁有超過十年的國際專案管理與區域外交經驗,善於結合科學專業與政策實務,為水資源議題帶來創新觀點。

她的學術背景橫跨生物科技與遺傳工程,並取得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展現出在科學、外交與永續發展之間的跨域整合能力。她長期參與聯合國合作計畫、政府間協商與捐助者關係建立,持續關注水資源的公平分配與區域協作的可行性。

她強調技術與人文並重,堅信唯有建立在理解與信任基礎上的合作,才能實現真正可持續的和平。

4. Yoshitaka Ota

日本|Ocean Nexus 研究中心主任暨美國羅德島大學教授

美國羅德島大學海洋事務系教授,也是日本笹川基金會支持的「海洋連結網 Ocean Nexus」研究中心主任。他長年研究海洋治理、社會人類學與公共政策,致力於推動以公平與正義為核心的海洋管理方式。

全球暖化造成海洋資源的變動,為了漁產,國際衝突不斷。他提出「海上的社會正義」這個概念,指出,現行的海洋政策往往由少數擁有資源的人主導,他們在海洋中獲取利益,卻讓真正仰賴海洋維生的沿海社區與原住民族,承受污染、資源枯竭,甚至被排除在決策之外。

Yoshitaka 透過 Ocean Nexus 平台,與全球超過百位學者合作,將種族正義、交織性與去殖民等觀點融入研究與政策中,挑戰傳統治理架構,推動讓更多真正在地、有經驗的聲音參與海洋決策。

5. Daniela Segovia

委內瑞拉|「難民自立倡議Refugee Self Reliance Initiative」拉美夥伴與研究協調人

出生於委內瑞拉,現居墨西哥市,曾於聯合國難民署(UNHCR)任職。擔任墨西哥辦公室的對外合作副專員期間,她負責打擊人口販運、偷渡與強迫失蹤等議題,並作為機構內部與聯合國系統其他單位協調的主要窗口。她也領導了「委內瑞拉難民與移民跨機構協調平台」(R4V)與「聯合國人員流動跨機構小組」(GIMH)相關行動。在更早之前,Daniela 曾深入庇護中心與非正式聚落提供法律諮詢,同時積極參與地方保護工作小組的行動與倡議。

她的工作核心關注難民與流離社群所面臨的挑戰,並透過倡議與多方協作,致力於對抗仇恨言論,推動和平的文化理解。她堅信「遷徙與跨境移動」不應被視為社會負擔,而是促進多元、豐富社會的重要力量。

6. Roi Silberberg

以色列|Wahat al Salam「和平學校」主任

長年推動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的政治對話與批判性和平教育。他專精於衝突轉化與政治教學(political pedagogy),致力於設計面對戰爭、結構性暴力與民主危機的教育實踐。

Roi 強調建立誠實且不迴避衝突的對話空間,即使面對戰爭和體制壓力,也堅持促成立場不同者之間的深度交流。他曾在大學、醫院、族群混居的城市與社區現場主持對話,引導人們直視恐懼、悲傷與政治疏離。在他的帶領下,「變革行動者計畫」培訓來自城市規劃、教育、心理健康與法律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將正義與平等的理念落實於日常實務之中。

在國際層面,他參與多項以巴對話,並與歐洲公民組織密切合作。Roi 認為,跨衝突地區的比較學習是培養全球公民韌性的關鍵。

詳情請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永續。和平」官網:https://civictaipei.org/peace-program-zh

新聞聯絡人:沈春其

電話:(02)3322-4907 #16

電郵:chunchi@civictaipei.org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