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人「合而為一」前,請先認識自己──歐洲論壇教我的一堂課

Sing Listen Create Lead 快閃演出。圖/Ljius Rakuljivu(徐嘉榮)

聽了前幾屆的歐洲論壇獎學金的主的分享後,對於歐洲論壇的想法是兩個字:Evonne 學姊說的 “ Intellectual retreat ”──就是一個歐洲各地的政要或國際組織代表在一個度假勝地與青年對話的活動,看到歐洲論台的照片就好像是在度假一樣;除此之外也聽到許多人提到說歐洲論壇是非常的歐洲中心主義的──但歐洲中心主義是什麼?

撰文:Ljius Rakuljivu(徐嘉榮)

聽了前幾屆的歐洲論壇獎學金得主的分享後,對於歐洲論壇的想法是兩個字:Evonne 學姊說的 ” Intellectual retreat ” ──就是一個歐洲各地的政要或國際組織代表在一個度假勝地與青年對話的活動,看到歐洲論壇的照片就好像是在度假一樣;除此之外也聽到許多人提到說歐洲論壇是非常的歐洲中心主義的──但歐洲中心主義是什麼?我也是一知半解,這問號就在我心中慢慢的萌芽,有待到時候一探究竟。總體來說,我最初對歐洲論壇的印象,就是很忙,且有很多活動同時進行的「大拜拜」。

今年的歐洲論壇一共有 667 位來自 96 個國家的青年,而我在歐洲論壇青年大使的會裡得知,今年全球共有 5,000 多位青年申請歐洲論壇,數量真的非常驚人,我完全想不到會如此競爭。能夠在這裡與從各地脫穎而出、且極可能是各自國家未來的領導階級的優秀青年一起交流,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我感到相當榮幸。我遇到的朋友有許多法律系畢業、在職律師、建築師、工程師,來自各個不同領域。

參與歐洲論壇的與會人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例如奧地利總理布麗吉特.畢爾萊(Brigitte Bierlein)及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第 8 任聯合國秘書長、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道德委員會主席、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他們在論壇第二個禮拜的 Political and Legal Symposia 中共同疾呼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

列支敦斯登王儲 Alois Philipp Maria(左)、歐洲論壇主席 Franz Fischler(右)。圖/Ljius Rakuljivu(徐嘉榮)提供

為期兩周論壇,宛如大學選課

歐洲論壇為期兩個禮拜,第一週為 seminar week、第二週為 Symposium week,每位學員在 seminar week 可以選擇兩堂課,上午下午各一堂,就好像是在大學上課一樣,總共有差不多有 20 幾堂課可供選擇;然而今年因為人數的關係,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選到課,所以有些學員就當場自己組一個 seminar。

我自己想上的下午的 seminar 因為人太多,我很不幸的被挑掉(抽籤決定)。這堂課叫 All The World’s A Stage,是由一群來自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的學生所組成,起初他們在論壇的開幕式的藝術互動的表演讓我感到驚艷。還記得他們每個人四散在偌大的禮堂,有人扮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還有人扮來自瑞典的氣候變遷女孩桑伯格,演繹他們對與自由與安全相關的演講。

每個演員都會重複四次的演講,而觀眾可以自由地選擇他們想聽的演說。看過他們的演繹之後,深深的對他們記台詞的能力以及演技撼動,覺得他們非常的專業,也被他的演說所說服。然後默默跟自己說如果他們有開課我一定要選,很顯然大家跟我有一樣的想法,他們開的課是學生最多的,據我所知有超過 100 人,很遺憾自己未能參與。

開幕前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的學生展演。圖/Ljius Rakuljivu(徐嘉榮)提供

合唱教學大不同:一致性 vs. 個體性

而我心中的第二志願,則是藝術音樂相關的課,我最終選擇了 Sing Listen Create Lead,這堂課主要是學合唱。因為我高中時期以及大一曾經是學校的合唱團團員,對台灣的合唱團教學方式有多年的經驗,加上之前有許多唱的歌都是來自歐洲的例如德國、義大利等等;於是我心想如果能在歐洲當地學到歐洲的歌,應該也不錯,同時我也很好奇歐洲人是如何教合唱的。

給我們課的老師一位來自奧地利、另一位來自匈牙利,他們進行的方式跟台灣有很大的不同,台灣的發聲練習比較制式,就是照著老師彈音階唱,唱完音階暖完聲接著就開始正式練唱。而匈牙利老師的練唱風格是實驗教育的方式,課堂開始前他要每個人發出一個音並且持續不停,同時要我們把座位排好,之後他會擺出一個動作大喊作勢要攻擊我們,而每個人要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音調回擊。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增加許多的樂趣還能夠發揮自己的個性,因為通常合唱是一個用最大的力氣一致化各聲部的音調音色進而合而為一的過程,使各個音部的聲音能夠和諧,換句話說,個人的聲音盡量不要有個人特色。然而匈牙利老師的教法恰恰相反,他的方式是先透過摸索自己的聲音,在了解自己聲音的情況下在跟其他人的聲音合作。

我們有一禮拜的時間學習歌謠,我後來才發現台灣童謠〈兩隻老虎〉原來有各個語言版本,如德語、希伯來文、中文、義大利文和英文,而我們的團員包含了各個語言的母語人士,如此國際化的程度令我感到驚艷。

下午 Seminar 的後一堂課,我們到了 Congress Center 進行了一個快閃活動,作為 Sing Listen Create Lead 的期末展演。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參與快閃,感覺蠻不錯的,我非常享受路人聽到我們的歌聲佇足,甚至對我們拍照、錄影的感覺,seminar week 就在我們悠揚的歌聲中劃下句點。

歐洲論壇:有對世界各地的包容,也有從歐洲視角看世界的侷限

在歐洲論壇的 International Night,我看到了許多國家的青年穿上了他們的傳統服飾,爭奇鬥艷也讓整個論壇增色了許多,主持人用 Google Map 唱名各個青年的國家──台灣以及其他有領土爭議的國家例如庫德斯坦與黎巴嫩等等,都有被唱名,也顯現了歐洲論壇的多元及包容性,這是讓我感到非常欣慰的。

International Night 排灣傳統服飾(右)與奧地利傳統服飾(左)。圖/Ljius Rakuljivu(徐嘉榮) 提供

最後,我對於歐洲中心主義的體會,其實很簡單,就不論是會議討論或找者是藝術方面,視角幾乎都是以歐洲為主體。在這次論壇中,我就看見了歐洲國家對亞洲非民主國家政治上的不信任,以及歐洲國家與美國在不同層面的抗衡,尤其是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微詞。而在藝術方面,我則是學到了不同以往的唱歌方式。

總體來說,無論是合唱教學還是政治討論,都讓我意識到:在我們急著與多數「合而為一」之前,必須先認識自己的特殊性,下一步才是藉此找到自己的位置與發揮。

《關於作者》
Ljius Rakuljivu(徐嘉榮),排灣族,來自屏東七佳部落,在部落長大直到國中,目前在國立政治大學攻讀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兼職英語口譯。曾赴紐約參與 2016、2018、2019 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曾任世新大學拿珊瑪谷社(原住民學生社團)第一屆社長。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Ljius Rakuljivu(徐嘉榮) 提供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