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用網路參與政治,連美國專家都說讚──儘管如此,我們仍須擺脫「光說不練」的半吊子參與


比起諸多開發中國家,臺灣已具備相較完善許多的政府制度。只要臺灣人開始理解自身的公共參與,就是解決貪污的最佳良藥,並且身體力行地監督政府施政,零貪污的臺灣社會絕對不是天方夜譚。

編輯導言:歐洲論壇(European Forum Alpbach, EFA)成立於 1945 年,每年邀集不同領域、國籍的 200 位世界級領袖,和來自全球超過 50 個國家的 4,000 名參與者,齊聚阿爾卑斯山的奧地利小鎮,進行為期 17 天的深入交流。本文為 2018 年歐洲論壇的台灣參與代表為我們帶回的一手論壇觀察與心得。欲了解更多論壇訊息,請參考專欄簡介。

文:陳孝彥/用實踐改變臺灣社會

專家研討會是奧地利「歐洲論壇」(EFA)極為核心的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會在主持人的帶領下探討特定議題。隨後,獎學金得主有機會和這些學者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

在 8 月 21 日傍晚,筆者參與了主題為「貪污所帶來的後果」的研討會。此次與談專家包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法律部門的主任 Sean Hagan、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官員 Jermyn Brooks、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Jeffrey Sachs 和兩位天主教堂的大主教 John Onaiyekan、Oscar Rodriguez。在會中,講者們探討了政府部門的貪污,對一個國家整體經濟發展(註)所衍生的負面影響。

對抗貪汙,改善制度足夠嗎?

其中令我印象較深刻的,是國內貪污,如何和國際社會交互影響:

「非洲國家有這麼多的天然資源,為甚麼我們大部分的人民都還是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因為這些貪得無厭的獨裁者,把推廣教育、提供醫療服務和基礎建設開發的預算,都收進了他們無止盡的口袋。」大主教 Onaiyekan 憤怒地說到。

這種偷竊國庫的行為,不僅造成國家金錢上的損失,它同時也使公部門行政文化根深蒂固地腐敗──而這將會導致國際組織對這些開發中國家的金援縮減。更嚴重的是,是這些開發中國家的平民百姓,必須承受這個惡性循環所帶來的後果。

然而,很多正在改革階段的國家也深受貪污問題所影響。對此問題,IMF 的官員 Hagan 建議:「制度上的改革,像是司法系統的獨立運作,是對抗貪污的第一步。具體措施,可以從支付公務員和執法者合理的薪資開始。」

另外,在研討會結束前,講者們也一同點到,國際上所謂的「避稅天堂」實為貪污的大溫床。「全世界有至少 30 兆美元的資金被藏匿在這些避稅天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貪污所得」Sachs 教授表示。

專家研討會進行模式:由主持人針對各個議程訪談各個講者,隨後開放觀眾發問。圖/陳孝彥 提供

會後,筆者有機會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聯合國秘書長推動 SDGs(永續發展目標,指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特別顧問 Jeffrey Sachs 教授請教「對抗貪污的施政措施」。

「設定完美制度,對於貪污的改善有限。在我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北歐國家之所以能成供反貪,除了制度上對大公司的限制之外,提倡人們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貧富差距的縮減,以及活躍的地方政治,乃是重要因素,」Sachs 教授說道。

有趣的是,Sachs 教授也提到他對於總統制的不認同。以他的觀點,權力分布不均的總統制容易選出貪污的強人,像是菲律賓的杜特蒂、美國的川普;相反的,他認為歐洲議會制便能擺脫相似問題。

台灣的公共參與現況:樂觀之中,還要求進步

當然,我也和教授請教了教授對臺灣貪污現況的看法。

教授豪爽地說:「臺灣現階段還是有著貪污的問題。然而,臺灣社會開始使用網路參與公共事務,以及監督政治的現況是值得讚許的。如果台灣人能持續往這個方向發展,臺灣的貪污程度一定會有所下降。」

教授提到網路參與公共事務的瞬間,筆者心中出現的的第一個想法是近期上線的「投票指南」──針對今年年底大選參選人背景介紹的一份參考資料。事實上,即便網際網路在全球化的時代極為普遍,像投票指南一樣提供選舉參選人背景資訊的線上平台,卻是寥寥無幾,臺灣在這方面的確是獨領全球,這大概也是 Sachs 教授所提到臺灣民眾透過網路參與公共事務的特點。

對筆者而言,這次與談所學到寶貴的一課是:對抗貪污的辦法是正向的公民社會發展。人民參與公眾事務的程度越高,政府貪污的機會就越小。不論制度再怎麼好,總會有政治人物費盡全力找漏洞鑽。因此,就像 Sachs 教授所述,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人民的監督與參與才是預防貪汙的核心重點。

事實上,在臺灣所擁有的民主政治體系下,人民擁有很多監督政府施政的機會。比如在家觀看立法院質詢的過程、更新政府施政的進程,並在適當時機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些都是身處在臺灣自由環境的我們隨時可以做的。即便如此,臺灣民眾的政治參與程度,在《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評比的滿分 10 分中,卻只拿了 6.11 分,相比北歐國家平均的 8.95 分(此為加總丹麥、瑞典、挪威和冰島後所取之平均值),我們確實是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不過,就像 Sachs 教授所言,筆者對臺灣公民社會的發展也是樂觀的。比起研討會中所討論的諸多開發中國家,臺灣已經具備了相較之下完善許多的政府制度。只要臺灣人民開始理解自身的公共參與就是解決貪污的最佳良藥,並且身體力行地監督政府施政,零貪污的臺灣社會絕對不是天方夜譚。

至於,同樣也是採用總統制的臺灣,到什麼樣的程度可以抗拒「貪污強人」?這應該是我們先付出監督政府的努力後,再來討論的問題了──畢竟,「嘴砲」的「政論家」滿街都是,「嘴上抱怨兩句」任誰都會,但真正願意了解議題、付出行動、參與改變的行動家卻寥寥可數。

番外插曲:性別引發的「騷動」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研討會主持人在會中曾表示,相較於女性,男性有更高的貪污比例──這個論點激起了觀眾質疑,為甚麼此次研討會與談人皆是男性?

因此,所有與談人也都保證,他們每一個人都會和主辦單位反應,確保明年的歐洲論壇絕對不會發生只有「單一性別」的專家研討會──事實上,性別還在研討會中引發了不同的「騷動」,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另一位台灣代表的〈如何培養社會對「女性領導力」的重視?「正向歧視」、「純女性參與」有用嗎?〉。

註: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和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是不同的。前者純粹衡量一個經濟體中商業數據的大小;後者涵蓋了前者以及人民的生活福祉,像是預期壽命、教育程度和貧富差距等等。

執行編輯:莊承憲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陳孝彥 提供(與 Sachs 合照)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