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兵推之外,台灣需要「和平推」
2025 台北國際和平論壇主題演講

「2025 台北國際和平論壇」今(20)日上午舉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前文化部長龍應台發表主題演講「為何我們今日要談和平?」。她指出:「兵推讓我們知道如何打仗;和平推,讓我們演練如何降溫危機、如何把戰爭延後,把和平拉近。」
龍應台以她在台東的日常生活作為開場,回憶在家鄉買飼料時聽到「打仗的話也要存飼料,因為95%的飼料進口」的提醒,讓她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戰爭不是抽象的新聞,而會落到每個家庭的餐桌與生活必需品。她強調:「一袋飼料背後,牽動的是巴西的大豆、美國的玉米,以及全球的航運航道,提醒我們台灣的生存從來不是孤立的。」
在演講中,她提出「和平推」的概念。和平推並不是天真地以為只要「大家相親相愛」就能天下太平,更不是呼籲簽訂任何協議。它和兵推一樣嚴肅,但演練的不是戰機與戰艦,而是「柔韌的力量」——包括外交、文化,協商談判以及社會韌性,用來在危險時刻「降溫危機」。她以七天、十八個月與十年三個時間層次,具體闡述和平推的可能樣貌:
- 七天和平推:設想一週內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例如兩岸戰機擦撞、假新聞與網攻,或中國南方出現重大天災。政府第一天的回應,會決定第七天是冷靜收場,還是危機升高為戰爭。
- 十八個月和平推:著眼於專家所警告的 2027 年這一潛在危險時點,演練台灣如何強化社會韌性——包括能源、糧食與水資源的調度,以及推動教育、文化、醫療等「善意工程與魅力外交」,讓台灣在艱困局勢中展現堅韌與可親。
- 十年和平推:放眼 2035 年,這一年不僅是中國對內宣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節點,也應成為台灣展現另一種可能的時刻。她呼籲透過能源轉型、資訊素養、公民教育與文化影響力,讓台灣塑造出一個自由、民主、具吸引力的藍圖,與中共的發展模式形成鮮明對照。
龍應台強調,兵推很重要,但若只做兵推,劇本就只有一個結局:戰爭。「和平不是等來的,和平要靠準備、靠設計、靠堅持去爭取。沒有和平,就沒有民主,沒有永續。」
—
詳情請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永續。和平」官網:https://civictaipei.org/peace-program-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