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關鍵時刻」:以行動破除迷思,在氣候行動中看見真實

文:張恬瑜(2024 奧地利歐洲論壇獎學金得主)

隨著全球局勢快速變動,歐洲論壇 (European Forum Alpbach) 於2024年以「Moment of Truth 關鍵時刻」為主題,針對多重挑戰進行深入探討,這場論壇不僅是知識的交匯點,更是一個孵化行動的生態圈,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決策者與企業領袖,探討如何應對這些迫在眉睫的挑戰,試圖在這個「關鍵時刻」中突破傳統思維框架,找出具體而可行的行動方針。

論壇的第一週為針對獎學金得主舉辦之「Seminar Week」, 筆者有幸透過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成為台灣的獎學金得主,並參加了「Accelerating Climate Actions Through Science and Partnership」的課程,由現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副主席 Diána Ürge-Vorsatz 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的Karin Reiss 共同帶領。透過五天的密集討論和實務操作,筆者與來自世界各國的課程參與者,從科學實證與跨國合作的視角,解析如何加速氣候行動、突破迷思,並探討不同組織在推動氣候變遷行動時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來自世界各地的課程參與者之大合照。圖/筆者拍攝

綠色行動的矛盾:從迷思到行動,揭開氣候科學的真相

在氣候變遷議題中,過去十年間,社會大眾普遍接收到許多有關綠色行動的資訊,強調個人如何透過生活中的微小改變來減少碳足跡。然而,儘管人們積極投入「綠色生活」的實踐,如採用大眾交通運輸通勤、減少塑膠製品使用、減少肉類攝取等,但全球氣溫仍不斷攀升,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這樣的矛盾使得部分群體對綠色行動的有效性產生質疑。同時,偽科學謠言與氣候變遷的迷思不斷在社會中傳播,人們因而更容易陷入迷失,最終甚至對任何形式的氣候行動失去信心。然而,氣候變遷作為全球性議題,除了政策、制度和跨國合作的力量,個人層級的微小行動也是具有影響力的,唯有人們同心協力,才能真正成功地推動氣候行動,進而減緩氣候變遷。

課堂上,我們針對常見的氣候變遷迷思進行逐一剖析與破解。舉例而言,觀點如「氣候變遷的主因是人口過剩」或「個人的微小行動都對抗氣候變遷沒有幫助」等論點,在科學數據前顯得不堪一擊。Diána Ürge-Vorsatz 副主席特別強調,氣候變遷的主因之一為過度消費,且個人行為的改變對於氣候變遷的減緩也是具有,而是需要結合制度、政策與跨國合作的力量。氣候變遷作為全球性議題,必須跳脫國家與文化的界線,以宏觀角度共同面對,才能真正推動變革。

課堂中,我們透過一系列案例分析與科學數據支持,逐一揭破那些阻礙氣候行動推動的迷思。例如,「氣候變遷的主因是人口過剩,而非過度消費」這樣的論點,在面對實證數據時便顯得不堪一擊。Ürge-Vorsatz 指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並非來自於人口的絕對數量,而是人均消費和資源使用強度的累積效應。類似的,另一個迷思「每個人的微小行動都能有效對抗氣候變遷」,雖然不無道理,但如果未能從制度上進行大規模的結構性變革,個體的努力將無法產生長期影響。

證明氣候變遷的主因之一為過度消費的數據圖表。圖/取自Oxfam研究報告

探討跨國與跨組織合作:從能源轉型中看見可能性

課程期間,我們深入了解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在非洲推動能源轉型的計畫,這是一個結合跨國、跨組織、跨文化的專案發想。UNIDO 的計畫不僅僅是針對能源設施的技術改進,而是將地方社會、經濟、政策等因素一併考量,試圖在當地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課堂活動中,我們模擬了如何從發現問題開始,逐步制定出一個能源轉型計畫。從最初的概念發想到具體的執行策略,我們學習了如何在擬定專案時,考慮其放大性、可持續性和影響力,並避免陷入「金援政策」的窠臼。我們更討論了如何在跨組織合作中,克服各方文化與利益差異,從多方角色的角度如能源供應商、社區支持機構、國際機構代表等,讓氣候行動真正落實到每個角落。

課程結束後,筆者和其他與會者們一致認為,氣候變遷的挑戰無法由單一國家解決,這需要全球範圍內的協力合作。然而,這種合作在實踐過程中,常常受到資金、技術、政治等多重障礙的限制,尤其是在不同國家、組織間的利益與文化差異下,要實現協同效應並不容易。儘管如此,我們也看見了跨國合作中的潛力與希望。透過與當地社區的深度溝通,我們了解到,只有在解決基層社會的生計問題、提升能源可及性,並搭配適當的教育與技術訓練後,當地民眾才會真正支持
這些轉型行動。因此,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氣候行動若要落地生根,必須從「利害相關者共創」的角度出發,讓所有參與者都成為氣候行動的一部分,而非僅僅是被動的執行者。

創意與行動:社群媒體如何推動氣候意識

在課程的最後一日,我們進行了一項特別的挑戰:發想社群媒體的創意文案來提升大眾對氣候變遷的關注,破除氣候迷思的同時,也提升大眾對於緩解氣候變遷的信心。我們被分成不同的小組,各自選擇一個氣候迷思為主題,設計出一系列的社群貼文。透過精心設計的標題、內容與圖文,我們希望以輕鬆但具啟發性的方式來傳遞正確的氣候知識。

我們選擇了不同的氣候主題,包含高碳排放主因、綠色消費、再生能源等,並設計了具有吸引力的標題與內容,以知識性文章、圖文式貼文、短影片等方式發布,試圖透過網路的力量傳達正確的氣候科學知識,並以創意方式呼籲大眾採取行動。

這次的活動也讓筆者深刻體會到:社群媒體不僅是一個宣傳工具,更是一個交流與教育的平台。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社群媒體能夠以創新的方式呈現複雜的科學知識,進而拉近與大眾之間的距離。然而,如何避免訊息簡化甚至誤導、如何在社交媒體快節奏的環境中不失焦點,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謹慎思考的問題。

總結:突破關鍵時刻,迎接行動的契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暖化帶來的威脅越來越真實,我們所面臨的「關鍵時刻」並非遙不可及,而是發生在當下的每一個時刻。2024年的歐洲論壇(European Forum Alpbach)所呈現的「Moment of Truth 關鍵時刻」,形塑了一個讓人們重新審視氣候行動的時機。氣候變遷的挑戰不僅限於科技層面,更涉及到社會大眾如何看待這個議題。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科學上的突破,更是觀念上的革新。藉由跨國合作、利害相關者共創與有效的知識傳播,我們可以在未來面對更為複雜的環境問題時,具備更強的應對能力。在這個關鍵時刻,行動是唯一的解方,只有透過集體的努力,我們才能看見氣候變遷的真實,創造一個更為永續的世界。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