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

【不尋常對話】趙恭岳 / 蘭萱 - 奪地、搶水、爭能源——氣候變遷對和平的威脅

氣候變遷帶來自然災害,資源減少。缺水、缺糧、缺電時,海水上升國土流失時,衝突加劇往往導向戰爭。 因此,應對氣候變遷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維護和平的關鍵手段。 對談:趙恭岳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  ...

【不尋常對話】吳玉山 / 龍應台 – 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

和平只是天真浪漫期盼,虛幻烏托邦,還是艱辛務實的努力,最現實的主張? 一旦失去和平,民主所保障的言論自由、選舉權利等等,還能存在嗎? 對談:吳玉山 中央研究院院士    龍應台 作家 時間:3月16日...

【不尋常對話】側記|跨越人與熊的界限──從568之死談保育與和解

志工: 黃彥翔 撰稿 2024年「思沙龍‧不尋常對話」壓軸場次以「人還是熊?跨越藩籬尋找和解」為主題的壓軸對談於11月14日舉行,邀請了《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作者蔡惠萍與東華大學教授...

【不尋常對話】蔡惠萍 / 戴興盛 人還是熊?——跨越藩籬尋找和解

只有一片森林,給人還是給熊? 人需要熊嗎?當熊的生態保育與人的狩獵傳統衝突時,有沒有和解的路? 對談:蔡惠萍 《聯合報》副總編輯    戴興盛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時間:11月14日(...

【不尋常對話】野夫 / 管中閔 – 解密中國江湖:歷史與現代的交匯

江湖不僅是歷史的縮影,更是中國社會變遷的重要見證。 隱士、遊俠、幫會的真實面貌是什麼?現代法治社會,又如何面對江湖的存在? 對談:野夫 自由作家    管中閔 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時間:09...

【不尋常對話】Peace Does Not Come Through Passivity 被動不能帶來和平

媒體報導: 簡介: 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但「無力感」變成「認命感」更危險。面對未來,態度將決定局勢。 思蓋曾任美軍駐伊拉克期間指揮官的政治顧問,也參與過以巴和阿富汗的衝突協調及重建。以多年的國際折衝經驗...

【不尋常對話】王智明 / 吳怡農 – 走向2049:台灣中壯世代的爐邊對話

在1949大動盪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生育了1970-80的去冷戰世代。在和平中長大的這一代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今天又走到了巨變的關口。 俄烏、以哈戰爭、台海問題、氣候變遷…他們怎麼告訴孩子關於理解、關...

【不尋常對話】李慧玲 / 李四端 – 前瞻危機:新加坡的科技未雨綢繆

假設爆發世界性糧荒,假設鄰國斷了你的水源,假設強國在邊界整軍備武,你能未雨綢繆嗎?大部分國家窮於應付眼前的、緊急的紛亂,很難看向遠處,新加坡卻是一個稀罕的縝密規劃、及時佈局的國家。 缺水缺電缺糧又有戰...

【不尋常對話】阿古智子 / 烏凌翔 – 哪個社會不分裂 ──從烏俄戰爭到台海戰雲看日本的難題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有多近? 2022年,烏俄戰爭的爆發讓世界跌破眼鏡,人類不得不重新正視戰爭與和平。 面對戰爭,有切身之痛的日本人怎麼看待? 面對新時局,身處新冷戰風暴前緣的日本有什麼對策? 8/10基...

【不尋常對話】魏格林 / 龍應台 – 從烏俄看台海:歐洲人怎麼看「戰爭」

烏俄戰爭是二戰後近八十年中最大的陸戰爆發,歐洲人對於戰爭的態度發生什麼變化?烏俄戰爭給台海又帶來什麼啟示? 對 談:魏格林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漢學教授     龍應台 作家 沙 龍:2023/...

【不尋常對話】錢永祥 / 龍應台 – 動物「解放」,人在哪裡?

動物需要「解放」,從什麼解放?我們吃動物、關動物、棄動物、實驗動物,以人為本對待動物,有問題嗎?動物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什麼? 對 談:錢永祥  哲學家     龍應台 &...

【不尋常對話】李飛飛 / 龍應台 – AI需要人文素養?

李飛飛是為全球開疆闢土的AI專家,史丹佛大學首位紅杉講席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曾擔任Google首席科學家和Twitter獨立董事。 OpenAI剛剛用ChatGPT震撼了世界...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