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傳說中的江湖ONLINE

志工: 黃彥翔 撰稿

今年秋季的「思沙龍‧不尋常對話」格外特別,9月26日的晚上,兩位充滿江湖氣息的講者:野夫與「管爺」管中閔一同登場,以「解密中國江湖:歷史與現代的交匯」為題,暢聊江湖事。他們從古代的祕密社會談到近代黑幫風雲,整場對談既刺激又妙趣橫生,笑聲與掌聲不絕於耳。

除了這對意想不到的組合,這場「大話江湖」的對談也吸引了多位「哥字輩」重量級嘉賓蒞臨:包含「倪桑」倪重華、「端哥」李四端、作家楊渡、漣漪文化創辦人朱平與陳郁敏、前總統府資政孫大川、風傳媒總編輯吳典蓉、中研院院士黃樹民與劉紹華伉儷、政治大學郭力昕教授、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蘇紫雲等。現場彷彿一場刀光劍影的武林大會,各路英雄豪傑聚集一堂,共同見證這場文化的切磋。


從古代哲學看江湖──江湖的幕後大BOSS墨子

管爺以輕鬆風趣的語調開場,談到「江湖」在中文語境中的特殊性,這個詞語不僅僅是地理名詞,還帶有一種浪蕩、自由的象徵。而「江湖」一詞的可追溯自《莊子.大宗師》中「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描述的還是自然環境中的江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從自然轉向社會,成為一個形容民間組織和勢力的代名詞。

野夫補充說,儘管莊子是提及「江湖」的始祖,但墨子可以說是江湖的「一代宗師」。墨家提倡「兼愛、非攻」,這種思想不僅是一種哲學,更是一種社會實踐。墨子對弟子們採組織化管理,曾經有300名學生戍守宋國,成功抵擋了楚國的侵略。這種強有力的民間組織基礎,正是後來江湖文化的源頭。到了明朝,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以行幫和同鄉會為基礎的秘密社會逐漸形成,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從近代歷史話江湖——台灣竟是江湖大本營?

江湖不僅僅存在於中國古代,近代歷史中同樣充滿了江湖的影子。

台灣與江湖的聯繫可追溯至鄭成功時期,當時鄭氏的軍隊以「反清復明」為號召,並以幫派形式進行軍事管理,這便是後來洪門的雛形。洪門後來影響了兩廣地區,甚至發展成三合會的勢力。

野夫特別強調,「沒有江湖,就不會有辛亥革命;沒有辛亥革命,中華民國也就無法誕生。」

清末的亂世中,各種秘密組織風起雲湧,如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這些組織由知識菁英主導,使用暗殺等激進手段試圖推翻腐敗的清政府。武昌起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了這些江湖力量。江湖,彷彿是隻看不見的手,改寫了歷史。

隨後,中華民國的建立使得原本地下化的江湖勢力逐漸合法化,成為明面上的政治力量,如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割據的軍閥。然而,與蔣中正的幫派化軍隊對抗的共產黨,本身也是一個祕密社會。

從切身經驗談江湖—─野夫機智的監獄生活

除了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討論江湖,野夫也以個人經歷講述他對江湖的理解。野夫曾經是公安,某日偶然救助了一位瘸子,這位瘸子竟是江湖中的一員,從事將棋殘局的詐騙生意,並告訴他許多江湖秘聞。這次經歷讓野夫驚覺,江湖竟然真實存在於社會角落。

後來,因為支持民運,野夫成為政治犯,被囚禁在監獄中,和刑事犯共處。而監獄,也是另一種江湖。野夫憑藉著自己「政治犯」的頭銜、公安的背景和過人的聰明才智,在監獄中迅速樹立威望,成為了「老大」。野夫也分享了《活著為了見證》中「八指二胡」的故事,生動說明獄中「人性的重量」。這些親身經歷的故事儼然是中國版的「教父」,讓在場觀眾拍案叫絕。

線上觀眾反應同樣熱烈,提問不斷。野夫回答了關於文人和江湖俠士的相似性問題。他認為,兩者都追求自由,具有反抗精神,最重要的是都堅守「禮義廉恥」,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正是他心中江湖精神的精髓所在。

感謝兩位講者以各自的視角從歷史、文化與個人經驗出發,讓觀眾重新思考江湖的深刻內涵。

江湖,並不僅是歷史上的祕密組織或黑幫,而是一種內在的精神追求,一種超越時代的自由意識。時至今日,或許我們不必浪跡江湖,但能活出生命的「江湖本色」!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