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不好沒關係,累積「談資」才能讓外國人對 你刮目相看

文:林祐良(2024 奧地利歐洲論壇獎學金得主)

2024 年的奧地利「歐洲論壇」(EuropeanForumAlpach, EFA)再度於阿爾卑斯山區的小鎮Alpbach 盛大舉行。很難想像,在這個彷彿世外桃源、居民不到3,000人的山中小鎮,每年一到了八月,便會湧入比他們人口還要多的政府官員、學者、獎學金得主們,來參加這個一年一度的歐洲盛會。

今年的歐洲論壇,共有來自超過60個國家、數以千計的代表們參加,包含歐盟執委會的前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洛索(JoséManuelBarroso)、奧地利的法務部長阿爾瑪.札迪(AlmaZadić )、奈及利亞的前副總統耶米.奧辛巴喬(YemiOsinbajo)等等,其盛大程度在歐洲與每年在瑞士達沃士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EconomicForum)齊名

在一個如此大型又充滿各路英雄好漢的活動場域中,要讓自己被看到、被聽到,或甚至是讓人想跟你當朋友,除了要讓自己打開E人模式之外,語言能力也只是基本中的基本而已。之前常常聽到我的一些朋友或是學生,他們會覺得他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辦法跟其他國家的人講話,因為很擔心自己的語言能力不夠好。但其實在這樣的一個國際場合,大部分的代表也不一定是來自英語系國家,說話時也都會帶有各自的母語口音,所以講起英文也不一定會比一般的台灣人順暢到哪裡去。所以請對自己有自信一點,語言只是一個溝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人想要一直跟你聊下去的「談資」。

善用「談資」與外國人建立連結


「談資」顧名思義就是談話的資本,跟一個人的生命厚度、成長的經歷、去過的地方、看過的書、愛過的人都非常有關係。在歐洲論壇這樣的國際場合中,筆者深刻體會到,語言能力雖然重要,但能夠快速引起對方興趣的是談話的內容,而非語言的流暢度。當你擁有有趣且與眾不同的見解,能夠引發對方思考,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例如,在論壇期間的一場社交酒會上,我無意間和一位自稱在奧地利央行工作的伯伯聊了起來。我們先是一起討論奧地利葡萄酒的風味、進出口市場,然後聊到怎麼解決1999年時歐元正式上路的轉換期,再把話題又延伸到奧地利與台灣的教育體制。在三十分鐘的相談甚歡過後,我們交換了名片,這才意識到原來眼前這一位是奧地利國家銀行的總裁!在我們道別前,他說道「和你聊天很開心,在26歲這個年紀可以懂這麼多很不容
易」。

如何在國際場合中累積「談資」

1. 善用「Taiwan」的標籤


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有的時候會不小心忘記,臺灣是一個多麼特別的地方。在參加歐洲論壇時,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很多來自歐洲、美洲或非洲的代表,對於台灣這個地方充滿好奇。當我在自我介紹時說出“I’m from Taiwan!”的那一刻,馬上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這讓我意識到,台灣在國際場合中,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它其實是一個強大的「標籤」,可以成為你累積談資的絕佳利器。


不可避免地,在多次的對話中,我都被問及台海兩岸的關係。儘管這是一個複雜的議題,但它同時也是外界對台灣充滿好奇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國際朋友對台灣的狀況略有耳聞,但缺乏詳細了解,這時候你就有機會發揮,成為他們的「第一手資訊來源」。無論是台灣的歷史脈絡,還是當前的台海局勢,這些話題絕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另外,台灣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習俗對於很多人來說充滿新鮮感。不論是台灣的美食、夜市文化或是多樣的觀光資源,這些元素看似日常,卻是最能讓外國人感到驚奇的「談資」之一。在歐洲論壇期間,透過國際市集的活動,我們也擔起臺灣大使的責任,從壯麗的太魯閣到台南的小吃,都成了大家的討論焦點。

2. 閱讀與體驗並重,為你的「談資」注入深度

閱讀與體驗是累積「談資」的雙引擎,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讓你的對話更具深度與吸引力。閱讀的優點大概不需要筆者再多提了,能幫助我們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從國際政治到經濟趨勢,再到文化藝術,每一個話題都可以成為與人交流的切入點。然而,僅僅依賴書本知識往往會讓對話顯得過於理性、缺乏溫度,因此體驗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舉例來說,筆者曾在法國住過將近兩年的時間,那些曾經在國際新聞上看到的罷工抗議事件,變成辛辣刺鼻吸了一值哭的催淚彈、也因為地鐵全線停擺需要走一個半小時去學校考期末考,這些經歷都成為我與巴黎人建立連結的催化劑。當你說起自己曾親眼見證或親身經歷的事情,這樣的「談資」不僅僅是資訊,更是一段活生生的故事。

此外,閱讀和體驗的並重讓你在面對任何對話情境時都能應對自如,無論是談到當下熱門的全球政治事件,還是分享你在異國旅行中的奇遇,都能讓你的談話內容更為豐富多彩。這些深度的對話不僅能讓你在論壇場合中顯得知識淵博,更能幫助你建立深刻且持久的關係。

3. 利用文化共鳴/差異,打開對話的大門

當我們在國際場合中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進行交流時,文化差異固然存在,但正是這些差異讓對話變得更有趣。在歐洲論壇期間,我發現找到彼此文化中的共鳴點,不僅能打破初次見面的尷尬,更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例如,和義大利朋友一提到「夏威夷披薩」,他們馬上皺眉頭表達對這道「異國創意」的嫌惡,而我也順勢開玩笑說,台灣有更多驚奇的披薩口味等著挑戰他們的底線。和德國代表談到德國鐵路今年已經誤點上百萬次的問題,我也開玩笑說「在台灣,就連誤點五分鐘都會被網友罵到臭頭」。

承前段,閱讀是訓練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親身體驗不同文化更是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關鍵。旅行當然是最佳途徑,但即使無法親自前往,也可以透過參與各種國際活動、展覽,或加入外國文化社群、語言交換小組,獲得寶貴的文化體驗。

總結

在國際場合中,語言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你所擁有的「談資」,它是你與他人建立聯繫的基礎。善用台灣這個獨特的標籤,不僅可以讓世界看到台灣,更能打開對話的無限可能。閱讀與體驗並重,讓你的「談資」既有深度又充滿故事性。而在跨文化交流中,透過找到共鳴點和適當運用幽默感,能輕鬆化解尷尬並拉近彼此距離。最終,累積「談資」不僅能讓你在國際場合中脫穎而出,還能讓外國人對你刮目相看,因為你不僅是一個流利講英文的人,更是一個有故事、有見解、有深度的對話者。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