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菁英的環保論壇」:究竟是解決問題的場域,還是毫無建樹的「大拜拜」?

在這涵蓋眾多永續議題的國際論壇中,我們同樣面對國際多邊氣候會議裡,時常遭遇到的挑戰:與會者從四面八方齊聚會場的漫漫長路中,交通工具已造成可觀的碳排放量,與欲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目標彼此衝突;而當會議又毫無實質產出時,更易為人詬病為菁英們不食人間煙火的「大拜拜活動」。

撰文:李孟璉

坐了飛機來到慕尼黑機場,轉了三趟火車、一次公車,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阿爾卑斯山脈中的阿爾巴小鎮。在這個陽光明媚的 8 月天,共 700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歐洲論壇」獎學金得主,歷經曲折的交通路線,集結在此,準備來場思想激盪:

在中學校教室裡,來自哥倫比亞大學、擁有豐富學術及永續投資實務經驗的 Dr. Aniket Shah,於課後不吝分享自己當年毅然離開投資銀行,投身永續發展的心路歷程。在思想家之樹下(Thinkers Tree),我們與奧地利永續部氣候局長 Dr. Jürgen Schneider 交流氣候變遷及農業政策。在由銀行業者贊助的綠色金融活動裡,我們聆聽銀行業者如何宣傳自家的「綠色投資組合」,也見證了他們如何招架觀眾對於商品中「綠色內涵」的挑戰。在財金論壇上,一場歐盟執委會永續金融及金融科技局長(DG FISMA)出席的研討會中,我們更近身觀察業界人士,如何企圖說服政策制定者鬆綁金融法規限制。

菁英齊聚論壇:真能解決環保問題,還是增加破壞?

然而,在這涵蓋眾多永續議題的國際論壇中,我們同樣面對國際多邊氣候會議裡,時常遭遇到的挑戰:與會者從四面八方齊聚會場的漫漫長路中,交通工具已造成可觀的碳排放量,與欲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目標彼此衝突;而當會議又毫無實質產出時,更易為人詬病為菁英們不食人間煙火的「大拜拜活動」。

當行前購買交通票券時,螢幕上斗大的數字顯示出這趟飛機及火車的碳足跡,讓我感到在自我實現與價值實踐之間,於個人層次中的拉扯及衝突。某天中午,在談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實踐的課程結束後,為了趕去 10 分鐘後在議會中心前的氣候變遷遊行活動,肚子餓又匆忙間,在城裡唯一的一間超市,別無選擇地拿了冷藏櫃裡用塑膠盒子包裝的捲餅當午餐。上一刻還在學習大方向的政策設計上,如何追求永續發展的實踐;下一刻卻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不免有些自相矛盾。

其實這些自我質疑,不僅僅是我所獨有。奧地利永續部氣候局長 Dr. Schneider 在回應關於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以及個人在面對議題時,是否需適度抽離的疑慮時,坦言這麼多年來,他也沒有解答。每次參與環境相關的國際會議時,他也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只希望能藉由每次努力於會議中達成目標、與身旁的同仁彼此激勵,做好自己份內工作,便是對自己還有欲守護的價值最好的交代。

活動大量發放「環保贈品」,同樣有違本意

茶水時間的馬克杯及屋頂的太陽能板。圖/李孟璉 提供

而對於其他歐洲論壇的與會者而言,許多人已在永續發展議題中找到自己的切入角度,正貢獻自己的專業。如同參與制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 SDGs)的 Jeffery Sachs 強調,要讓目標得以落實,首要任務是要將看似遙不可及的大目標拆解成小任務。

Dr. Aniket Shah 在重視綠色金融的同時,不忘提醒這不是個在標準上打勾勾的遊戲,而應注重於實質經濟面的影響;研討會週的老師創立 Politics for Tomorrow,致力以人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影響永續政策設計;學生自組政治運動社團,發起籌畫論壇期間的 Fridays for Future 及氣候演講;以及歐洲論壇的場地裡,多處展現的綠色小巧思。包括每天休息時間的茶水供應使用馬克杯、中學校屋頂上的太陽能發電板、採用電動車接送講者、使用油電混和的山區接駁車。

即便如此,會場中合作的行動餐車,仍使用一次性餐具。贊助商的紙本文宣品,與貼有 Logo 的環保材質水壺及帆布袋一同發送──在現今每參加一次活動便獲取「環保」禮品,累積的眾多贈品也逐漸失去其能重複使用的好意。關於日常實踐,還有能做得更好、想得更多的可能。

綠色是一種生活價值,公關「漂綠」沒有意義

綠色終究是種生活樣貌,並不是種潮流或形象宣傳;它更是一種生活價值,是每個選擇時的指引及反思。政策與法規為指引方向的總和,為眾行為者畫出行為框架;金融則是集結眾人力量的工具,加快前往低碳願景的步伐。

漂綠」(Greenwashing,指企業、政府或是組織,以某些行為或行動宣傳自身對環保的貢獻,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或虛有其表)絕不是我們需要的,更急迫的是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手段相輔相成,政府與市場於互動中尋求指引與自由的平衡。於個人層次而言,只希望在論壇中激起的火花,能隨著各個獎學金得主回到在地球某個角落的家後,在自己的領域、社群乃至日常生活裡,繼續綠色發酵。

接送講者的電動車。圖/李孟璉 提供

《關於作者》
李孟璉Lily。熱愛陽光卻在多雨的城市求學,剛完成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碩士學位,畢業於台大政治國關及經濟系,大學時期於蘇格蘭愛丁堡交換。在經濟貿易、環境能源及歐盟研究中打轉,擺盪於學術及實務之間,相信永續改革來自每個人腳踏實地的集體力量。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EFA、李孟璉 提供

活動報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