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幾年來,由於房價所得比失衡,"社會住宅"漸成為社會上正視居住正義的重要議題之一。2015年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想地圖獲獎者陳哲生前往維也納、阿姆斯特丹與布魯塞爾等三個不同的城市,探索不同國家的住宅政策。他對於住宅的想像,除了大街廓(superblock)或是現代主義重視效率的垂直發展外,他思考的是:我們是不是能有其它的途徑?
在旅程中,實地參訪了十一個不同的住宅社區。其中如廢棄的工廠、倉庫、油槽等,都能透過設計的手法與社會機制的運作,變身為舒適的居住空間。
陳哲生說:「透過對這些案例的了解,或許更能重新審視我們常視為理所當然的居住方式,以及對既成環境的想像。」
心得報告 觀察報告
本場相片